? 五鼠鬧東京
作者:
【清】張輝榜 【民國】張國春
不孝孫張明杰叩首謹(jǐn)錄
此書原一百卷,后遭變故,風(fēng)云際會,因而散佚,好不痛哉!今為殘篇過錄之,僅存一十七篇,好在其書脈絡(luò)清晰,情節(jié)流暢,故事亦有“春秋筆法”,猶如“草蛇灰線、伏脈于致千里也”,編纂續(xù)寫,非為難事,故而儒生當(dāng)竭盡全力,以全其璧,雖可能并不盡好,但求問心無愧憂也,特此說明!
第一卷
開宗明義細(xì)述天地人神鬼之事
提綱挈領(lǐng)演談五鼠鬧東京緣由
詩云:
莽莽宇宙星浩瀚,千古故事萬人傳,
世間凡物皆定數(shù),細(xì)述其理解通玄;
粵自混沌初開日,奠定天地與山川,
溪流路徑一脈承,風(fēng)云氣候變?nèi)f千;
三十三天云衢外,日月星辰渺無限,
五行金木水火土,天地萬物乃始連;
陰陽相兌乾坤轉(zhuǎn),二十八宿列旁邊,
東方蒼龍西白虎,北宮玄武南朱雀;
玉皇大帝為至圣,天地人神盡其管,
十洲三島兼五岳,得道正仙歸其遣;
神仙也非輕易做,縱使天帝不可免,
細(xì)致謹(jǐn)慎心翼翼,切勿妄動(dòng)凡塵念;
如同風(fēng)卷枯葉落,一朝心動(dòng)劫難免,
如今傳說五鼠事,列位看官可聽全?
只因玉帝生介心,氣煞奎狼下塵凡,
從此受盡世間苦,歷竭無數(shù)是非難!
投身包家作螟子,大爺恐嚇心不安,
心憶夢兆猶未定,青面獠牙紫光閃;
左手銀錠右手筆,竟自舞到員外前,
夢罷見此妖嬰童,身黑似那烏金炭;
默默無語不則聲,氣宇無處不威嚴(yán),
二嫂見此異心起,太爺面前進(jìn)饞言;
欲致嬰兒于死地,省得三三分家產(chǎn),
投之荒郊野陌外,吊睛白額虎救全;
無意磕破堂前額,彎彎一鉤新月懸,
元始天尊親下界,嬰孩前世皆點(diǎn)然;
以手撫摸嬰孩頂,偈語天尊悉數(shù)傳,
天尊見其黑如夜,助其打開智慧眼,
從此天下冤屈清,魑魅魍魎不敢現(xiàn);
授罷天尊跨鶴去,尋來兄弟是包山,
大兄聽聞賢妻語,恨煞二弟心甚蹇;
區(qū)區(qū)一個(gè)嬰孩兒,緣何作此惡毒端?
凡事本為天注定,猶如風(fēng)雷不可轉(zhuǎn),
得古今盆陰陽鏡,此等異事且不談!
且說包拯登科后,官拜開封知府院,
英雄豪杰盡相助,澄清多少不白冤!
天子贊其人正直,御賜天地乾坤劍,
上斬皇親下斬民,妖魔鬼怪性命斷!
昭雪貍貓換太子,洗盡五鼠鬧京翻,
因上靈山請老母,身陷蛟穴龍澤潭,
德行感動(dòng)天上友,星宿斗蛟實(shí)可贊!
繳龍窟中身被困,惡蛟之計(jì)實(shí)是慘,
元始眾仙齊下界,金山鎮(zhèn)之萬萬年!
天上人間太平享, 仁宗江山事亨咸,
黎民百姓口呼歡,天神人臣包青天;
朝斷陽來夜斷陰,龍骨床上神威顯,
至于百年劫滿后,位在奎宮列金仙!
諸位看官, 以上詩句,便是一部《五鼠鬧東京》之主旨緣起所在。至于具體詳情,可待儒生我與你細(xì)細(xì)敘述、娓娓道來:為何我在此書緣起之時(shí),又無端地加進(jìn)了“天、地、人、神、鬼”之事?皆因余之所觀古今所列神話小說之中,迄今為止,尚未有一部典籍,將其全全總結(jié),最多亦不過為泛泛而談是也。故今日在此,趁個(gè)機(jī)緣,待余向諸位看官讀者,作個(gè)明明白白的交代罷,也算作是了卻我多年的一片心愿!
先說“天地”,自古混沌初開,乾坤始奠,氣之輕清上浮者,曰:“天”;氣之重濁下沉者,曰:“地”;原來雖說世間天界萬變?nèi)f應(yīng),卻也只得一縱一橫:
縱里看去,便是“宗動(dòng)天、日天、月天、水天、火天、金天、木天、土天、二十八宿天”,共是九天;
橫里看去,便是無上天、四人天、切利天、堅(jiān)首天、持鬘天、常橋天、福生天、福受天、廣來天、大梵天、焚輔天、梵眾天、少光天、光音天、無量光天、少凈天、遍凈天、無量凈天、善見天、善現(xiàn)天、無想天、無煩天、無熱天、無邊空處天、無邊識處天、無所有處天、非想天、非非想天、色究竟天、須欿摩天、兜率陀天、樂變化天,還有一座“他化自在天”,共是“三十三天”。玉皇大帝所處的那個(gè)境地,正是“他化自在天”的天界。
卻說這座天乃是帝釋天尊、悅意夫人、西王母娘娘共同執(zhí)掌,掌的是誰?乃是古往今來“忠臣孝子”、“義夫節(jié)婦”的后果前因。若遇見帝釋天尊同了悅意夫人、西王母娘娘升殿,余輩便可隱匿在一個(gè)僻靜去處,同為瞻仰。只見那:
天宮現(xiàn)彩,寶殿生云。仙樂悠揚(yáng),香煙繚繞。左一行,排一層紫袍銀帶的仙官;右一行,列幾名翠袖霓裳的宮嬪。階下列著是白旄黃鉞,彩節(jié)朱幡。金蓋、銀蓋、紫芝蓋,映日飛揚(yáng);龍旗、鳳旗、月華旗,隨風(fēng)招展。雕弓羽箭,飛魚袋畫著飛魚;玉輦金根,馴象官牽著馴象。
飛電馬、追風(fēng)馬,跨上時(shí)電卷風(fēng)馳;龍?bào)J軍、虎賁軍,用著他龍拿虎跳。一個(gè)個(gè),一層層,都齊臻臻靜悄悄地分列兩邊。殿上龍案頭設(shè)著文房四寶,旁邊擺著一個(gè)朱紅描金架子,架上插著四面朱紅繡旗,旗上分列著“忠、孝、節(jié)、義”四個(gè)大字。
一時(shí)仙樂數(shù)聲,畫閣開處,左有金童,右有玉女,手提寶爐,焚著白檀紫降,引了那帝釋天尊、悅意夫人、西王母娘娘出來。那天尊,頭戴攢珠嵌寶冕旋,身穿海晏河清龍袞,足登朱絲履,腰系白玉裎;那悅意夫人和西王母娘娘,不消說,自然是日月龍鳳襖、山河地理裙了。三位天神,身后皆有一雙日月宮扇,眾嬪妃們相繼簇?fù)碇鰜怼?br>
?。ㄒ陨衔淖?,引自清代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)
由上可見,所謂的“三十三天”,也不過是一處虛無縹緲的所在,故可稱之為:“凈天”。
五行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,相生相克,始生天地萬物,古人把宇宙萬物,具體劃分為五種性質(zhì),分成“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”五大類,并稱其為“五行”。早見《尚書 · 洪范》,箕子與周武王對話曰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滋潤也;火曰炎上,燃燒也;木曰曲直,彎曲,舒張也;金曰從革,因其成分致密,善分割也;土爰稼穡,播種收獲也。故潤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,皆有回目也。
五行相生,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,存在相互幫助、相互促進(jìn)之關(guān)系;具體為:“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?!?br>
五行相克,則與相生相反,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,其關(guān)系相互克制;具體為“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。”
日月五行,又謂之“七政”;亦指“春、秋、冬、夏、天文、地理、人道”。《書 · 舜典》載:“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”,意為天地之運(yùn)轉(zhuǎn)、四時(shí)循環(huán)往復(fù)之變化、人間之否泰禍福,皆為北斗七星所主宰。《易 · 系辭》曰:“天垂象,見吉兇,圣人象之。此日月五星,有吉兇之象,因其變動(dòng)為占,七者各自異政,故為七政。得失由政,故稱政也。"
孔子曰:“七政,日月五星各異政。”孔穎達(dá)疏曰:“七政,其政有七,于璣衡察之,必在天者,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。木曰歲星,火曰熒惑星,土曰鎮(zhèn)星,金曰太白星,水曰辰星。”
《史記 · 五帝本紀(jì)》:“於是帝堯老,命舜攝行天子之政,以觀天命。舜乃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?!贝酥小耙札R七政”裴骃集解引鄭玄注同此說。明袁可立《睢陽人物志序》載:”予謂人從星辰岳瀆而降,天文失志,則三辰七政之間昧其躔度矣?!?br>
裴骃集解引馬融注《尚書》又云:“七政者,北斗七星,各有所主:第一曰正日;第二曰主月法; 第三曰命火,謂熒惑也;第四曰煞土,謂鎮(zhèn)星也;第五曰伐水,謂辰星也;第六曰危木,謂歲星也;第七曰剽金,謂太白也,日月五星各異,故曰七政也!”
“二十八星宿”緊列五行之旁邊,為古代天文觀測“日、月、五星”運(yùn)行,而劃分的二十八個(gè)星區(qū),由“東方青龍、南方朱雀、西方白虎、北方玄武”各七宿組成。“二十八星宿”從角宿開始,自西向東排列,與日、月視運(yùn)動(dòng)的方向相反,具體如下:
東方稱青龍:角木蛟、亢金龍、氐土貉、房日兔、心月狐、尾火虎、箕水豹;
北方稱玄武:斗木獬、牛金牛、女土蝠、虛日鼠、危月燕、室火豬、壁水貐;
西方稱白虎:奎木狼、婁金狗、胃土雉、昴日雞、畢月烏、觜火猴、參水猿;
南方稱朱雀:井木犴、鬼金羊、柳土獐、星日馬、張?jiān)侣?、翼火蛇、軫水蚓。
張衡《靈憲》詩曰:
蒼龍連蜷于左,白虎猛據(jù)于右,
朱雀奮翼于前,靈龜圈首于后。
且說這“二十八星宿”按順序以角宿為首,軫宿為尾,首尾相接,沿黃赤道帶環(huán)天一周,接下來又是角宿,如同一個(gè)閉環(huán),無頭無尾?!秴问洗呵铩份d:“軫與角屬,園道也”,最后軫宿又與角宿相連,組成一個(gè)圓道是也。
若每一象的中央一宿運(yùn)行至“東、南、西、北”四個(gè)主方位之上,即“蒼龍之房宿在卯、朱雀之星宿在午、白虎之昴宿在酉、玄武之虛宿在子”,則四宿左右,兩側(cè)各成一宿,即房宿西側(cè)之亢和東側(cè)之尾;星宿西側(cè)之鬼和東側(cè)之翼、昴宿西側(cè)之婁和東側(cè)之觜、虛宿西側(cè)之牛和東側(cè)之室,正處于除“子、午、卯、酉”之外,其余的八個(gè)方位之上,于是又在無形之中,生成 了這等態(tài)勢:
虛日鼠在子、牛金牛在丑、尾火虎在寅、房日兔在卯;
亢金龍?jiān)诔?、翼火蛇在巳、星日馬在午、鬼金羊在未;
觜火猴在申、昴日雞在酉、婁金狗在戌、室火豬在亥;
至此,“十二生肖”之勢又大體形成矣,十二生肖又稱“屬相”,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種動(dòng)物構(gòu)成,包括“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龍、蛇、馬、羊、猴、雞、狗、豬”。古人將種“十二生肖”與“十二地支”互相搭配,其生肖順序固定不變,“十二生肖”對應(yīng)“十二地支”,每一生肖表示一歲,從古至今,十二種動(dòng)物生肖,被賦以不同象征意義。
“十二生肖”是“十二地支”的形象化代表,即“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龍、巳蛇、午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雞、戌狗、亥豬”,“十二生肖”隨歷史發(fā)展,逐漸融合到“相生相克”民間信仰觀念,在“婚姻、人生、年運(yùn)”等之中,每一種生肖都有其豐富傳說,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(tǒng),成為民間文化形象哲學(xué),如“婚配屬相、廟會祈禱、本命年”等。如今,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(jié)吉祥物,成為娛樂文化活動(dòng)之象征。
古人將“黃道”與“赤道”附近的恒星分為“二十八星宿”。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(dòng)物。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,用十二支表示,而十二支配屬生肖,故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(yīng)關(guān)系。
明代大學(xué)士王鏊認(rèn)為,二十八種動(dòng)物配屬二十八星宿,并“以七曜統(tǒng)之”,成“女土蝠,虛日鼠,危月燕,子也”之格局。 清代李長卿在《松霞館贅言》認(rèn)為,二十八宿配動(dòng)物“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”,“亢金龍,辰官也,角木蛟附焉。蛟,龍類也”,以十二生肖為基礎(chǔ),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(dòng)物。該說法難免有牽強(qiáng)附會之嫌疑,然而二十八星宿配動(dòng)物之記載,略晚于十二生肖。
古人又以“十大天干”、“十二地支”為記年單位,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以六十年為一“甲子”,如此變更來回,原因即在此處!
“天干”,原指天干地支中的“十個(gè)天干”。原始十天干曰:“閼逢、旃蒙、柔兆、強(qiáng)圉、著雍、屠維、上章、重光、玄黓、昭陽”。簡化后的天干曰: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。
“天干五行”分為陰與陽,具體是:“甲木、乙木、丙火、丁火、戊土、己土、庚金、辛金、壬水、癸水”,其中“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”為陽性,“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”為陰性。
在古代歷法中: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被稱為“十大天干”;“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“十大天干”、“十二地支”按其固定順序互相配合,組成了“干支紀(jì)年法”?!掇o源》載:干支取義于樹木的“干枝”?!疤旄伞⒌刂А毙纬闪酥袊赜械臍v法,用來紀(jì)年、月、日、時(shí)等。在《易經(jīng)》中,天干對應(yīng)諸多相關(guān)信息,如“地理方位”,“五臟六腑”等萬物類像。
《三命通會》載:“夫干猶木之干,強(qiáng)而為陽;支猶木之枝,弱而為陰。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,達(dá)陰陽之變?yōu)槿?。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,先有天而后有地,由是氣化而人生焉,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,繼盤古氏以治,是曰天靈淡泊,無為而俗自化,始制干支之名,以定歲之所在?!?br>
天上人間,氣象萬千變化,風(fēng)云際會,亦是變幻無常,故而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有云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。故常無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?!?br>
因和時(shí)令,世間又有“春、夏、秋、冬”四季之分;為應(yīng)農(nóng)時(shí),又有“十二月”之分,古代十二個(gè)月的雅稱是“春陽、杏月、桃月、槐月、榴月、荷月、巧月、桂月、菊月、吉月、雪月、冰月”。月份來源,傳說源自于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的《常羲生月》;據(jù)《山海經(jīng)》記載:帝俊有兩位妻子,羲和與常羲。羲和生日,常羲生月,故常羲亦被稱為“月母”。
更有細(xì)致劃分者,根據(jù)太陽在黃道上運(yùn)行,通過不同的節(jié)氣點(diǎn),太陽位置與白晝?nèi)照諘r(shí)間長短不盡相同,因而太陽給地面提供光熱程度與時(shí)間長短各不一致,制成“廿四節(jié)氣”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(shí)期,中國就已經(jīng)能用土圭,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,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長短,以確定“冬至、夏至、春分、秋分”四個(gè)節(jié)氣。卻是:
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;
立夏、小滿 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;
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;
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;
詩曰:
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
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早在春秋時(shí)期,《尚書》之中,就已經(jīng)對“節(jié)氣”有所記述。西漢劉安著作《淮南子》一書里,即有完整的二十四節(jié)氣記載。中國古代用農(nóng)歷記時(shí),用陽歷劃分“春、夏、秋、冬”及二十四節(jié)氣。此類記法,亙古至今,向來頗為流傳,遵之從之,可以不違農(nóng)時(shí);余在此所以記之,不過是寫那天地間一年四季氣候際變而已,非為其它,諸位看官可審慎之!
上古傳說之中乃云:天上之帝君為玉皇大帝,其后為西王母娘娘,天上地下,十洲三島,十殿閻羅,咸歸其管,世人皆言玉皇大帝凡姓張,為“三十三天”之正神,故塵世之中,迄今未有張姓之帝王,若有,其后果皆為劣事。諸如張角、張寶之流,為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首領(lǐng),中平元年,張寶隨兄張角起義,號稱“地公將軍”,后張寶在曲陽被皇甫嵩、郭典擊敗,誅殺。
又如明代張獻(xiàn)忠,本為明朝末年農(nóng)民軍領(lǐng)袖,與闖王李自成齊名,“大西政權(quán)”建立者。
張獻(xiàn)忠出身貧苦家庭,從小聰明睿智。初為捕快,進(jìn)入延綏鎮(zhèn)成為邊兵。為人生性剛烈,愛打抱不平。崇禎年間,張獻(xiàn)忠組織農(nóng)民軍起義,克鳳陽、焚皇陵、破開縣、陷襄陽,勝戰(zhàn)連連。崇禎十六年,攻克武昌,自稱“大西王”。帶兵攻入四川,建立大西政權(quán)于成都,年號大順。可惜的是,大順三年,張獻(xiàn)忠引兵拒戰(zhàn)對抗清軍,在西充鳳凰山被清和碩肅親王豪格射死。
由是觀之,張姓帝王已經(jīng)位極天庭,其張姓后輩子嗣,若想在人間稱王稱帝,其后果與下場,皆為悲慘得之,此乃天意注定,猶如“乾坤既定,不可逆轉(zhuǎn)也”!
傳言自濛潼初開之時(shí),玉皇張氏大帝得陰陽二氣導(dǎo)化而生,吸日月之精華,啜天地之靈蕊,形成萬年不壞、不腐、不朽之大羅金身。玉帝掌管天庭、人間、地府三界,西王母娘娘為王方金身圣母,以西華至妙之靈氣,化大生于伊川姓緱之鄉(xiāng),取其名曰:“姚於”,一字“太虛”、“涵虛”;
傳言西王母乃混沌初開之時(shí),陰極導(dǎo)化而生,故其能飛翔于充毓玄幻奧秘之中,忝分大道醇精之氣而成形,質(zhì)理二氣調(diào)成“天、地、東”三宮。故玉皇大大帝及西王母娘娘,掌管三界大金羅地法天,凡上天下地,十方與三界,所有登仙得道之男女、咸附歸其所屬,天下、人間及地下各路神仙,皆各司其職:
風(fēng)欲起而石燕飛,天將雨而商羊舞。旋風(fēng)名為“羊角”,閃電號曰“雷鞭”。青女乃霜之神,素娥即月之號。青女,為傳說中掌管霜雪之女神?!痘茨献?· 天文訓(xùn)》載:“至秋三月,地氣不藏,乃收其殺,百蟲蟄伏,靜居閉戶,青女乃出,以降霜雪?!?高誘注解:“青女,天神,青霄玉女,主霜雪也?!?南朝梁代蕭統(tǒng)《銅博山香爐賦》曰:“於時(shí)青女司寒,紅光翳景?!?唐代詩人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四有云:“飛霜任青女,賜被隔南宮。”
“素娥”是月亮之別稱。傳說中,亦作月中女神,即“嫦娥”。月亮之別稱太多,如恒河之沙數(shù),單就一個(gè)“娥”字,其系列別稱,就有“嫦娥”、“姮娥”、“月峨”、“金娥”、“素娥”、“殘娥”、“姱娥”、“娥月”、“娥影”、“娥靈”等等。
嫦娥,為上古神話之仙女,“嫦娥奔月”神話,源自古人對星辰之崇拜,“嫦娥”故事,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歸藏》。后來民間把故事進(jìn)一步發(fā)揮,衍化成多個(gè)故事版本。據(jù)西漢著作《淮南子》中說,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話故事,是因?yàn)槠渫党粤苏煞蚝篝唷奈魍跄改锬锬抢锴髞淼牟凰浪?,瞬即羽化飛升進(jìn)入月宮。
在故事衍化中,“嫦娥”又演變成了上古時(shí)期三皇五帝之一“帝嚳”之女、后羿之妻,其美貌非凡。據(jù)傳,“嫦娥”本稱“姮娥”,因西漢時(shí),為避漢文帝劉恒之忌諱,而改稱“嫦娥”,又作“常娥”。在東漢之前,無任何資料顯示,“嫦娥”與“后羿”是夫妻關(guān)系,直到高誘注解《淮南子》,才指出“嫦娥”是后羿之妻。據(jù)說“嫦娥”與后羿開創(chuàng)了“一夫一妻制”的先河,后人為紀(jì)念他們,傾心演繹出了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,民間多有其傳說、以及相應(yīng)之詩詞歌賦流傳。
雷部至捷之鬼曰“律令”,故太上老君之符咒,亦有“急急如律令”之句,蓋因其律令行為如風(fēng)雷電掣者也;雷部推車之女曰“阿香”。云師系是“豐隆”,雪神乃是“滕六”?!皻_火”、“謝仙”,俱掌雷火;“飛廉”、“箕伯”,悉是風(fēng)神。
列缺乃電之神,望舒是月之御?!案柿亍?、“甘澍”,皆指時(shí)雨;“玄穹”、“彼蒼”,悉稱上天。雪花飛六出,先兆豐年;日上已三竿,乃云時(shí)晏?!笆袢腿铡保热怂娚跸。弧皡桥4隆?,笑人畏懼過甚。望切者,若云霓之望;恩深者,如雨露之恩。參商二星,其出沒不相見;牛女兩宿,惟七夕一相逢。后羿妻,奔月宮而為嫦娥;傅說死,其精神托于箕尾。
其余凡塵種種,可參考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編纂《幼學(xué)瓊林》,其雖為古代啟蒙之兒童讀物,卻“微言大義”,可供賞觀也!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所記故事,蓋因當(dāng)初民風(fēng)純樸、濃厚,所寄如同心愿也!《山海經(jīng)》成書于戰(zhàn)國至漢代初期,與《易經(jīng)》、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并稱為“上古三大奇書” 。
《山海經(jīng)》包含著關(guān)于上古地理、歷史、神話、天文、動(dòng)植物、醫(yī)學(xué)、宗教以及人類、民族、海洋等方面諸多內(nèi)容,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“百科全書” 。《山海經(jīng)》展示遠(yuǎn)古文化,記錄大荒時(shí)期之生活狀況與人類思想活動(dòng),如“精衛(wèi)填?!?、“夸父逐日”、“刑天爭神”、“女媧補(bǔ)天”等,勾勒出了上古時(shí)期文明與文化狀態(tài),為后世提供許多有用信息。
粵自混沌初開,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,普天大地,生有“山川”、“草木”、“蟲魚”、“鳥獸”,又兼“人”、“神”、“鬼”也。其實(shí),“神”也好、“鬼”也罷,不過是人心之所念、所想而已,余看未必有是!這里亦不過順便記之,以聊作閑適之談資而已。
想我中華九洲大地,“十洲三島”,又兼“三山”、“五岳”,更有高原、平原、丘陵、盆地,因而地勢復(fù)雜,絕非三言兩語而能記敘之詳細(xì)也?!包S帝畫野,始分都邑”;“夏禹治水,初奠山川”。
九州,又名“漢地”、“中土”、“神州”等,最早出現(xiàn)先秦時(shí)期典籍《尚書 · 禹貢》中,是我漢族先民自古以來之“民族”、“地域”概念。自戰(zhàn)國以來,“九州”即成為古代中國之代稱 ,自漢朝起,又成為漢族地區(qū)的代稱 ,故又可稱之為“漢地九州” 。
漢族先民自古以來,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(gè)區(qū)域,即所謂的“九州”。根據(jù)《尚書 · 禹貢》記載,九州順序分別是:“冀州”、“兗州”、“青州”、“徐州”、“揚(yáng)州”、“荊州”、“豫州”、“梁州”、“雍州”?!稜栄拧分杏小坝闹荨迸c“營州”,沒有“青州”和“梁州”?!吨芏Y》中有“幽州”與“并州”,沒有“徐州”和“梁州”。
先秦華夏之域,或僅限于魯、晉、齊、鄭、蔡、衛(wèi)等“王之支子母弟甥舅”諸國,以及行周禮的宋、陳等中原諸國,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(chǔ)上,萌芽出后世“漢族九州”的概念,后九州即借稱為中華大地。
“十洲三島”乃是古代傳說中神仙居住之所在,不知可否真實(shí)存在。“十洲三島”,是指道教稱距離陸地極遙遠(yuǎn)的大海宇宙空間之中的“十洲”與“三島”,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,那里長滿了可使人不死的仙草“靈芝”,神仙們則在這些島上“風(fēng)姿清靈”,“逍遙自在”。
“三島”的原型為“三神山”,即先秦的傳說中的“蓬萊”、“方丈”、“昆侖”三座島嶼。后《云笈七簽》定“三島”為“昆侖”、“方丈”、“蓬萊丘”。明代道書《天皇至道太清玉洲》整理歷史傳說定“十洲”為:瀛洲、玄洲、長洲、流洲、元洲、生洲、祖洲、炎洲、鳳麟洲、聚窟洲。
據(jù)東方朔《十洲三島記》云:“漢武帝既聞王母說,八方巨海之中,有祖洲、瀛洲、玄洲、炎洲、長洲、元洲、流洲、生洲、鳳麟洲、聚窟洲。有此十洲,乃人跡所稀絕處。祖洲,近在東海之中,地方五百里,去西岸七百里,上有不死之草?!拊诒焙V?,戌亥之地,方七千二百里,去南岸三十六萬里。上有太玄都,仙伯真公所治。多丘山,又有風(fēng)山,聲響如雷電?!?br>
所謂“漢武帝既聞西王母說,八方巨海之中有……十洲”,其基本結(jié)構(gòu),皆是以中國為核心,列出相關(guān)洲、島的方位、范圍及離中國若干萬里,生仙芝,出醴泉,有仙人主治,島上的人如何長生不老,諸如此等、不一而足。也有以昆侖為中心者,如《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》云:“十洲三島、五岳諸山皆在昆侖之四方、巨海之中,神仙所居,五帝所理,非世人之所到也?!?br>
何謂“三島”?
一曰:“昆侖島”,在西海戌地,北海之亥地。方圓一萬里,距岸則遠(yuǎn)達(dá)十三萬里,又有弱水繞島流轉(zhuǎn)。島上正東方有一昆侖宮,為西王母所治,真宮仙靈之所宗。昆侖是天地之樞紐,萬度之維負(fù)。島上還住著仙官四萬。昆侖島顯然是由昆侖山演化而來的。
二曰:“方丈島”,在東海中心,西南東北岸正等,四周各五千里。上面有金玉琉璃之宮,是三天司命所治之處。各路神仙者想升天成為天仙,都要先來這座島上領(lǐng)受太上玄生寶箓。上面住著仙家數(shù)十萬家,芝草仙藥成片生長,如人間播種之稻麥。
三曰:“蓬丘島”,意即蓬萊山,與東海的東北岸遙遙相望,周圍五千里,北到鐘山北阿門外,乃天帝總領(lǐng)九天之維。島的四周有四座城池。其中間則為一座高山,形狀類似于昆侖山。昔日大禹治理洪水,大功靠成之后,就到此山的北阿祭祀上帝,歸大功于九天。
此“十洲三島”,皆人跡罕至、鳥類稀絕,故為神仙所居。 三島又作“蓬萊”、“方丈”、“瀛洲”,或稱“三神山”,《漢書 · 郊祀志》及《史記 · 封禪書》云:“齊威、齊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傳在渤海中,去人不遠(yuǎn)。患且至則船風(fēng)引而去。蓋嘗至者,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。其物禽獸盡白,而黃金為宮闕。未至,望之如云。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臨之,風(fēng)輒引去,終莫能去云。及至秦始皇并天下,至海上,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(shù)。始皇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。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。船交海中,皆以風(fēng)為解,曰未能至望見之焉。”
《封禪書》又記曰:“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,尤敬鬼神之祀。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?!?故當(dāng)年秦始皇令徐福引五千童男童女,下東南海域,為其求得長生不死之靈藥仙丹,孰知徐福竟一云兮不復(fù)返,在東海群山之中成國立邦,蓋到此地也!
“五岳”者,中國漢文化中“五大名山”之總稱,是古代民間“山神崇敬”、“五行觀念”和“帝王巡獵、封禪”相結(jié)合的產(chǎn)物,后為道教所繼承,被視為“道教名山”?!拔逶馈狈謩e是“中岳嵩山”,位于河南鄭州登封市,有三十六峰;“東岳泰山”, 位于山東泰安泰山區(qū), 為五岳之長;“西岳華山”,位于陜西渭南華陰市,陡峭無比;“南岳衡山”,位于湖南省衡陽南岳區(qū),橫亙連綿數(shù)百里;“北岳恒山”,位于山西大同渾源縣,地處太行山脈?!拔逶馈痹欠饨ǖ弁酢把鎏旃χ∥ ?,而“封禪”、“祭祀”的地方,更是封建帝王“受命于天”、“既壽永昌”的象征。
三山五岳之外, 又有長江、黃河兩水,向東奔騰入海,川流不息,為我泱泱中華之血脈所在;
“五湖”者,一般以“洞庭湖”、“鄱陽湖”、“太湖”、“巢湖”、“洪澤湖”為主。古代的說法不同,如《國語》、《史記》中的五湖專指太湖,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。在《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》中 ,原先的“五湖”名稱是指“彭蠡”、“洞庭湖”、“巢湖”、“太湖”、“鑒湖”,彭蠡即鄱陽湖。鑒湖到了清代,則被洪澤湖代替。根據(jù)《史記河渠書集解》注曰:“五湖,湖名耳,實(shí)一湖,今太湖是也?!?br>
故“五湖”者,乃是饒州之鄱陽,在江西波陽;岳州之青草,青草湖乃今洞庭湖一部分而已,在湖南岳陽;潤州之丹陽,在江蘇溧陽,尚未干涸;蘇州之太湖,還有鄂州之洞庭,銜遠(yuǎn)山,吞長江,浩浩湯湯,橫無際涯,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,其北通巫峽,南極瀟湘,遷客騷人,多會于此,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
古代神話中,各名山大川, 皆有得道高人靜心駐守修煉,再者,其山高陰晦,云霧彌繞,看上云迷糊不清,更罩有一層神秘之面紗也。其間,又有各洞洞主、山神土地,樹妖花魅,各行其事,聽候天庭之調(diào)遣!
如小說《西游記》中杏仙,其本相原為杏樹,技能為“迷惑術(shù)”及“詩詞歌賦”,話說唐僧一行辭了祭賽國,過小雷音寺,到了那荊棘嶺上,卻不合被群樹妖劫持,有四者喚作“孤直公”,“凌空子”,“拂云叟”,“勁節(jié)公”,更有一名“杏仙”,因其傾慕唐僧,“盡有仰高之情,圣僧豈可無俯就之意”,遂吟歌伴舞。后因唐僧徒弟尋來,與眾妖一同散去??蓱z杏仙嬌弱身子,卻被那呆子豬八戒一耙打傷。
東南西北,四海皆有水晶宮殿,乃是龍王之所居處,龍王負(fù)責(zé)廣施雨露,也聽從玉皇大帝之調(diào)遣,萬不可逆違天命,否則后果不堪設(shè)想!又如《西游記》中,魏征夢斬涇河龍王,為什么一定要其死,又為何只殺他一個(gè)?
感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,三皇治世,五帝定倫,鄰國之間,遂分為四大部洲:曰“東勝神洲”,曰“西牛賀洲”,曰“南贍部洲”,曰“北俱蘆洲”。
猴王鬧天宮之后,故事來到了人間,袁守城為漁夫算卦捕魚,涇河龍王與袁守城打賭,為贏賭約,龍王故意篡改下雨時(shí)辰點(diǎn)數(shù),未曾想龍王無意逆反天庭,以至魏征夢斬涇河龍王,便是此意!
據(jù)明代楊慎《升庵外集》卷九五所載:“傳云龍生九子、皆不成龍,各有所好”;徐應(yīng)秋《玉芝堂談薈 龍生九子》引東陽《懷麓堂集》,亦有此言!
一曰:“囚?!?,傳說中的怪獸,龍生九子之一,是老大;形狀為有鱗角之黃色小龍,平生喜好音樂,蹲立于琴頭,今胡琴頭上,往往雕刻其像。
二曰:“睚眥”,龍生九子老二;平生嗜殺喜斗,平生好殺,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;能吞兵器,負(fù)責(zé)看護(hù)天下兵器,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刀劍的吞口獸;發(fā)怒瞪眼、殺氣騰騰配于刀劍上,如金刀柄上之龍吞口也。
三曰:“嘲風(fēng)”,龍生九子老三;平生好險(xiǎn),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。不僅象征著吉祥、美觀和威嚴(yán),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、清除災(zāi)禍的含義。
四曰:“蒲牢”,傳說中龍生九子老四;生平喜歡吼叫,人們將其安放在鐘上,作為獸鈕。據(jù)說其住在海濱,但卻十分害怕鯨魚,一但鯨魚發(fā)起攻擊,蒲牢就會嚇得亂叫。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,以令銅鐘格外響亮。
五曰:“狻猊”,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,排行老五,是一種猛獸;形如佛座前獅,平生喜煙好坐,佛主見它有耐心,便收在胯下當(dāng)了坐騎。
六曰:“霸下”,龍之九子中,第六子;名為赑屃,又名霸下,樣子似龜,平生喜歡負(fù)重,碑座下龜是也。相傳上古時(shí),霸下常背起三山五岳,來興風(fēng)作浪。后被夏禹收服,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。治水成功后,夏禹便將其功績,讓其自己背起,故石碑多由其背起。
七曰:“狴犴”,龍之九子中,第七子;平生好訟,今獄門上獅子是其像也?!搬怼庇置麘椪?,傳說中之獸名。其形似虎,“狴犴”有威力,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,亦是其像。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,仗義執(zhí)言,而且能明辨是非,秉公而斷,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(fēng)凜凜,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,還可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(cè)。每當(dāng)衙門長官坐堂,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,便有其形象,“狴犴”虎視眈眈,環(huán)視察看,維護(hù)公堂的肅穆正氣。
八曰:“負(fù)屃”,龍之九子中第八子;平生好文,今碑兩旁文龍是其像。其身似龍,雅好斯文,盤繞在石碑頭頂。
九曰:“螭吻”,平生好吞,今殿脊獸是其像也。“螭吻”又名鴟尾、鴟吻,龍之九子中最小,喜歡東張西望,經(jīng)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,做張口吞脊?fàn)?,并有一劍以固定之?br>
在此其間,龍王掌管海內(nèi)一切大計(jì),如魚蝦蚌蟹、黿鼉浮生,咸歸海屬,故曰“四海之內(nèi),皆為富饒之地”,其理即在此也。天子又稱為龍子,因龍為吉祥至圣之意,為天地間之“至尊”也,凡物怎堪比之,或與其相媲美?
作者:清風(fēng)劍客。。
來自【網(wǎng)友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18-03-05 18:56:31
來自【網(wǎng)友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18-09-14 11:56:41
來自【網(wǎng)友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19-01-08 19:55:51
來自【第九電影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19-03-05 12:22:22
來自【網(wǎng)友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19-05-08 23:56:37
來自【網(wǎng)友】的網(wǎng)友評論
2020-02-07 10:16:01